以再生水利用国家试点破题 缓解城市发展缺水之困

  双流区是成都“11+2”中心城区之一,2014-2020年地表水资源量平均约2.8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平均约1.00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约0.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63亿立方米。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成型起势,产业和人口规模化聚集,辖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已近180万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仅160立方米,仅为全国(2098立方米)的7.6%、四川省(3493立方米)的4.6%、成都市(428立方米)的37.4%,属极度缺水地区。预计到2025年,双流区生态环境需水量(包含绿化用水、环卫浇洒和河湖补水)将超3000万立方米/年,现状仅2500万立方米/年;工业用水需求量约7763万立方米/年,缺口预计将达100万立方米/年以上;农业需水量约11400万立方米/年,缺口预计将达1100万立方米/年,急需通过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缓解城市发展“水荒”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四川针对辖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等明显问题,启动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出率先实现碳达峰、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的目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破解缺水型城市发展困局,双流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决策部署和新时期四川水利高水平发展“3226”工作思路,全面融入成都水务“116N”战略格局,以水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再生水利用配置为突破,积极争创国家首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科学配套点位。结合双流排水工作实际,在修编《双流区排水专项规划(2021-2035)》中,首次将再生水利用纳入排水规划专章,将全区再生水供水划分为4个分区,提出配套建设再生水管道52.2公里,沿线个工业用水配水点的行动计划,推动形成“四区八射,独立成片”的再生水管网体系。明确工作路径。编制《双流区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实施方案》,通过绿色发展试点、体制机制试点和建管模式试点,逐一明确再生水试点目标、详细的细节内容、技术路线、管控机制和保障措施,为再生水利用配置提供路径和方法。确保2025年再生水利用规模达到20.05万立方米/天,再生水利用率指标提升至35%以上;2035年再生水利用规模达28.635万立方米/天,再生水利用率指标提升至50%。

  完善厂站布局。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双流区自2018年以来,实施11座既有污水处理厂(站)的提标改造工程,将现状污水处理厂出厂水水质标准从一级A标逐步提升至《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2024年,双流区“11厂5站”污水处理厂(站)污水处理规模提升至57.27万立方米/天,出水均符合再生水利用国家标准,能广泛利用于市政景观环境用水、城市杂用水和绿地灌溉用水和生态补水。目前,双流区以锦江流域和天府怡心湖等重点片区河湖生态补水为重点,兼顾市政杂用水需求,总投资约为0.29亿元,在怡心湖环湖路C区D区和青兰沟、滨河路沿线布设再生水管道,通过再生水补充河湖生态用水,逐步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打造蓝绿交织的水域岸线。

  双流区格外的重视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自2023年以来,区人大、区政协先后4次对该项目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项目政策和资金保障工作。在中央资金支持的同时,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建成6座、处理规模达39.3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形成“11厂5站”污水处理格局,这中间还包括4座全地埋式有动力再生水厂,并同步建成8.4公里再生水管网,用于再生水输送和生态补水。同时,为有力有序推动此项工作,双流区城管、园林等部门统筹协调,积极努力配合,在市政绿化用水等方面加大再生水利用率。经测算,全区再生水厂年利用量已达4027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约常规水资源成本约867万元。2024年,双流区以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为契机,争取中央专项资金511万元,启动东升再生水工程。

  经过一年的努力,双流区再生水利用举措落地落实,取得的成效在全市稳居前列。

  一、促进高效利用。目前,双流区再生水大多数都用在河道生态补水,兼顾市政杂用,部分试点用于空港花田农业大地景观花卉种植和公兴污泥处理厂、航空港污泥处理厂等工业设施冷却用水。下一步,将学习借鉴北京、深圳和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内外城市利用再生水方面的成熟经验,探索再生水在产业领域的利用,加快构建“高品质+常规品质”再生水系统。

  二、推动价值转化。双流区以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实施东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泵房和7公里再生水配套管网建设,通过加压引水将白河下游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抽排至上游,开辟白河生态补水“第二水源”,争创市级“最美河湖”。同时,依托4座全埋式再生水厂,建成4座开放式市政公园,打造水情教育基地,依托公兴(中电子)水情教育基地积极争创全国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化“邻避”为“邻利”。

  三、指标不断的提高。通过高标准推进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双流区再生水利用规划布局日趋优化,再生水生产输配体系日趋完善,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效率明显地增强,再生水拓展利用范围逐步扩大。一是规模提升。再生水产量达到57.27万吨∕日,利用规模提升至14.76万吨/日、利用率达25.6%,率先达到并超过成都市2023年再生水25%的目标考核要求。二是水质改善。通过再生水对锦江干支流的有效补给,推动锦江双流段17个一二级支流市级监测断面2022年首次全部实现达标并持续至今,为境内锦江黄龙溪、江安河二江寺2个国控水质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打下坚实基础,境内5个市控国控断面水质考核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及以上优良水体,达标率100%,守住了锦江出蓉门户水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三是经验交流。双流区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作为成都唯一区县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双流区再生水利用配置典型经验在2023年3月24日召开的四川省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工作推进会上作汇报,2023年9月7日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并且开展的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中期评估现场验收。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